2012年中国多晶硅行业研究分析报告

【2013年3月 嘉肯行业研究部】

第一节 中国多晶硅行业发展历程

多晶硅是集成电路以及太阳能光伏电池的原材料,主要应用于制造半导体和太阳能电池。按纯度要求不同,多晶硅分为电子级和太阳能级。在早期,用于电子级多晶硅占据较高比重,是半导体产业的战略性基础材料。近年来随着光伏产业的迅猛发展,太阳能级多晶硅需求量在迅速提高,所占比重近90%。
据业内人士介绍:21世纪初,多晶硅最低价仅9美元/公斤,2005年开始,随着全球光伏产业的火热,多晶硅的价格也快速增长,到2008年顶峰时,多晶硅现货价达500美元/公斤。这种火热的价格涨幅,刺激了国内资本纷纷涉足该产业领域,我国的多晶硅产业也进入发展热潮期。

中国多晶硅产业受限于主要应用领域半导体产业的落后和国外技术封锁。产业基本上是2005年后在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的推动下逐步发展起来的。代表性的事件是洛阳中硅高科技公司年产300吨多晶硅项目在2005年底建成投产。
但推动国内多晶硅产业快速发展的是国内在2007年实现千吨级生产线的技术突破。这促使西方国家开始向国内多晶硅生产厂家转让部分技术,出口成套设备,一些关键设备也在国内合资生产,使得中国多晶硅生产在全国大规模铺开。在政府政策鼓励和资本逐利的共同作用下,一大批多晶硅生产公司先后成立,使我国多晶硅产能急剧扩张。在短短的几年中,产能由最初的不到1000吨,发展到2012年的约15万吨。
据嘉肯咨询了解:截至2011年底,中国多晶硅产能近14万吨,约占全球的39%,产量约8.2万吨,占全球的34%左右。已经成为全球重要的多晶硅生产大国。
近年来中国多晶硅产能发展状况(单位:吨)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E

产能

2000

21260

60010

90710

139510

_

 

第二节 国内多晶硅行业发展现状

中国多晶硅产量从2005年开始到2011年间保持着跨越式增长速度。2011年国内多晶硅产量达到8.2万吨,比上年度增长49.5%。是2005年产量的1000倍。
近年来中国多晶硅产量发展状况(单位:吨)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E

——

4443

19593

54960

82150

急剧的产能扩张引发全球市场多晶硅产业的供需结构失衡。而中国的光伏产业,其产品销售主要以出口至欧美市场为主,这种依赖性的产业链格局当外部需求市场出现变动时必然会对国内多晶硅产业带来巨大的影响。

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2011年下半年,美欧发起“光伏双反”,2012年上半年,欧洲各国针对新能源技术政策补贴纷纷缩减。这对整个下游需求市场带来巨大的冲击。2012年虽然我国多晶硅产能和产量仍居全球首位,但中国多晶硅产量从2004年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国内市场多晶硅产品价格持续下降,业内大多数晶硅厂家停产和新产能扩建停滞。我国光伏和多晶硅产业进入了深度调整期。

尽管多晶硅光伏产业处于寒冬期,但是全球多晶硅的产能依旧不断的增加。2012年底全球多晶硅的产能将近41万吨,较2011年的35万吨产能同比增加20%,其中前十大多晶硅企业的产能将达到32万吨,占其总产能的78%。大型多晶硅企业的逆势扩张将导致未来多晶硅产业寡头垄断的竞争格局。

产品价格持续下降
2008年多晶硅现货价格最高达到500美元/kg。但受随后的金融危机影响,价格快速下降,2008年底价格回落至200美元/kg。
2009年全球经济危机继续深化,全球多晶硅价格也由年初的150美元/公斤直线下跌到年末的40美元/公斤左右,2010年,各国出台了经济刺激的政策,使美国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得到一定缓解,使2010年的多晶硅价格从40美元/公斤逐步回升,到年底达到了约75美元/公斤左右;
2011年,由于欧债危机的逐步发酵,各发达国家大幅削减光伏发电的补贴,使光伏产品需求疲软,由此多晶硅原料的价格也由年初的75美元/公斤左右下降到年末20美元/公斤左右。
由于2012年欧洲将降低补贴,引发了2011年底的抢装潮,使光伏市场突然红火,虽然使多晶硅价格曾一度迅速回升达到30美元左右,然而好景不长,美、欧发起“光伏双反”的持续影响,全球主要多晶硅大厂低价倾销,使全球多晶硅的价格从年初的30美元/公斤一直下跌到2012年底的15美元/公斤。
距离2008年最高的500美元/公斤,2012年多晶硅价格已下跌了95%以上。

行业停产和产能扩建停滞
国外大厂15美元/kg的销售价格要远低于国内众多生产企业的生产成本价格,这迫使了迫使我国多晶硅90%以上公司停产,由于多晶硅厂是生产高纯产品的大型化工厂,大部分设备和管道都是金属材料的,易锈蚀,如企业停产1~2年后,重新启动成本将会非常高。一些生产成本较高的停产企业可能会直接破产或退出该产业。浙江协成硅业有限公司成为业内第一家申请破产的多晶硅企业。
保利协鑫是我国最大的多晶硅生产企业,也是国内生产成本最低的。业内人士介绍,该公司2012比2011年末,其生产成本仅下降3.6%,但售价却下降了36%,2012年也出现较大亏损额。

较低的市场价格令国内一些大厂也被迫减产或停产,以减少亏损。据业内人士介绍:在2012-11月,重庆大全也已基本停产,亚洲硅业和江苏中能的产能利用率也仅在50%左右。国内另一多晶硅巨头赛维LDK的产量降幅较大,从2011年的1.1万吨预计下降到2012年的1500吨左右。目前还继续生产的企业有锋威硅业、中旺科技、保利协鑫(江苏中能)、新疆特变电工、景德镇新材料和合晶科技几家企业。

一些在建的多晶硅投资项目也停建,如河南迅天宇科技、河南盛鸿矿业开发公司、内蒙古国电晶阳能源、包头山晟新能源公司、丹阳海润电子公司、上饶光电高科技和浙江中福硅能公司。
预计在2013年,已停产的多数多晶硅公司将被淘汰,行业回暖估计要到2014年。

 

第三节 多晶硅行业需求分析

发展政策及规划
为了应对多晶硅产业的不景气和激烈的市场竞争,更为了避免重蹈光伏组件企业的覆辙,规范这个产业发展。2011年12月,国家工信部等三部门联合公布了第一批符合《多晶硅行业准入条件》的20家企业名单。力图规范产业竞争,淘汰过剩低下产能。客观上 准入标准的颁布让这个行业的后进者感到了压力,变得更加理性。

另外,2012年2月,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和能源局公布的《太阳能光伏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将支持光伏骨干企业做优做强,力争到2015年多晶硅领先企业达到5万吨级,骨干企业达到万吨级水平,光伏组件成本下降到7000元/KW,发电成本下降到0.8元/KWH,该规划为中国光伏产业发展规划了发展目标和方向,也为优势企业提供了兼并和重组的机会。

此外,《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光电建筑补贴”、“金太阳”等政策密集出台。国家在政策层面促进启动国内光伏市场,提出积极发展分布式能源,虽然目前整个分布式发电仍然面临电网和政策方面得问题,但毫无疑问,国内光伏市场将面临回暖和增长的预期。

主要企业多晶硅生产成本与市场价格状况
目前,国外技术先进多晶硅大厂的生产成本在20-30美元/kg之间,一般厂家的生产成本也在30-45美元/kg之间,中国规模大和技术先进公司的生产成本基本与国外水平差不多,也在20-30美元/kg之间,但中国大多数公司的生产成本在30-45美元/kg之间,有的甚至达到50美元/kg,平均在40美元/kg左右。
2011年初,多晶硅价格在100美元/kg左右,第四季度急跌到25美元/kg左右,全年平均价格在60美元/kg。
2009年以前,多晶硅在太阳能电池发电成本中所占比例最大,占据70%,而近年来随着多晶硅大幅降价后,多晶硅所占比例降至30%,光伏组件所占太阳能发电成本的比例则变为最大。

国内多晶硅企业的生产成本
中国绝大部分多晶硅生产企业是在2005年后建立的,成立时间短,这些企业普遍存在以下问题,经验积累欠缺,技术相对落后,工艺和设备配套还不完善,生产工艺和设备稳定性还比较差,综合能耗和物耗偏高。国内先进的多晶硅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能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而技术落后和生产规模较小的企业,其生产成本与先进生产企业的差幅达到1倍以上。

中国多数晶硅企业的生产成本普遍比国外先进水平高20-50%,有部分公司甚至高于100%以上,另外,中国大部分多晶硅公司没有与下游公司签订有长期销售合同,没有长单作为支撑和保证,一旦多晶硅现货价格下跌到生产成本以下,就没有办法再维持生产,只能停产或关闭。

国内启动光伏市场
外部市场的困境促使政府启动国内光伏市场,据嘉肯咨询了解,2010年国内光伏电池安装量只有0.05GW,2011年提高至3GW,可以说国内市场是启动于2011年,虽然2011年的电池安装量比2010年有较大幅度的增加。约占全球比重的11%,但内需仍不足以消化中国巨大的光伏产能,中国的太阳能电池80%以上仍然销往国外。对国外市场依赖度仍过高。

2012年7月,国家商务部于收到江苏中能、江西赛维LDK光伏硅科技有限公司、洛阳中硅和大全新能源公司申请,决定对美韩太阳能级多晶硅产品进行反倾销、美国多晶硅进行反补贴立案调查。中国对美、韩多晶硅产品进行“双反”调查,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保护本土多晶硅产业。

对国内企业而言,需要对未来光伏及多晶硅产业的竞争格局有清醒的认识,多晶硅产业很难恢复到以往的暴利阶段,经过残酷的竞争和市场淘汰,一大批低端规模小的生产企业被兼并或破产,产业竞争将走向成熟而稳定。
对国内企业而言,最为核心的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掌握先进的低成本制造技术。因为从长远来看,多晶硅销售价格下降将引发太阳能电池价格降低,这有利于促进扩大国内的市场需求。

harcoln.com
— 完 —

 

[——报告转载请注明出处:嘉肯咨询研究部 www.charcoln.com]

更丰富更详尽的报告,请:www.charcoln.com
联系我们:上海嘉肯市场咨询有限公司 Tel:021-6100 9400 Fax:021-6100 9411